新闻动态
你的位置:完美体育贴吧 > 新闻动态 > 中将名额空出一人,由谁递补成难题,陈毅:这个“病秧子”最合适
中将名额空出一人,由谁递补成难题,陈毅:这个“病秧子”最合适

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0:36    点击次数:194

新中国刚成立那会儿,没过多久,给大家授军衔的事儿就被拿出来商量了。但没想到,抗美援朝战争一打响,这事儿就先放一边了。等到1952年,朝鲜那边的仗打得不那么激烈了,授军衔的工作才又重新被提了出来。头一步是给还在部队里带兵的将领们定了定级别,这个级别啊,后面授军衔的时候可是要参考的。接下来,在总政主任兼干部部部长罗荣桓的带领下,授军衔的事儿就一步步稳稳当当地办起来了。

到了1955年5月,中将军衔的175人名单差不多定下来了,周文龙也在其中。这家伙是湖南浏阳人,他老爹是给地主打工的佃农,家里头过得挺苦的。1929年,周文龙投身革命,隔年就正式进了红军,跟着队伍到处打仗,还走了长征路,因为立了不少战功,慢慢升到了营长。等长征到了陕北,他又去红军大学上了半年学,然后就毕业了。

周文龙正要回部队时,上面突然下了新任务,让他去当红军大学校务部的副部长。到了1937年1月,红军大学就改名叫抗日军政大学了。那时候的延安,可是个革命的好地方,吸引了一堆年轻学子过来。没多久,抗大的学生就超过了4000人,可住的地方却不够了。有人提议先别招生了,但周文龙觉得不行,他说抗大的目标就是给抗日战争培养领导,学生当然是越多越好,住的地方不够,咱就想别的法子解决呗。

后来,他搞了个“智囊团”会议,让大家一起动脑筋想办法。最后,大家一致同意在凤凰山和清凉山脚下挖些窑洞当教室。经过大伙两个多月的辛苦劳作,200多个新窑洞建成了,学校教室不够的问题也就这么解决了。没多久,他就当上了校务部的头儿。再后来,国民党那边派胡宗南把陕甘宁边区给围了个水泄不通,还搞经济封锁,边区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苦啊。周文龙就带着师生们自己动手,丰衣足食,又是开垦荒地种庄稼,又是养猪养羊的,总算是能自己养活自己了。

1940年3月份,周文龙被调到八路军供给部,当了副部长。两年后,他又转任前总供给部的政委,同时还管着后勤政治部主任的活儿。在任上,他绞尽脑汁琢磨怎么给前线送物资,确保战士们啥都不缺,为打胜仗出了不少力。抗战一结束,周文龙立马又投身到解放战争中,先后干过晋冀鲁豫军区后勤部部长和政委、华北军区后勤部部长,还有总后参谋主任这些职位。

新中国一建立,周文龙就当上了华北军区后勤部的头儿,还兼着政委的职位。没多久,抗美援朝的仗就打响了。为了让前线的战士们不缺吃穿,周文龙那是真拼了,没日没夜地干。在很短的时间内,他就带着大家赶制了11万多套冬装,然后和东北军区做的10万套一块儿送到了前线。后来,他又发动北京、天津、太原这些地方的军民,一起做了466万斤的炒面,解决了志愿军在前线因为防空没法做饭的问题。

周文龙用心安排后,抗美援朝那会儿,华北军区给前线运去了17万吨的各种东西,还派了9000多人,里头有医疗、卫生等部门的,去朝鲜战场管后勤,对抗美援朝赢仗可帮了大忙。到了1955年,国务院说要把燃料工业部拆成三个,于是就有了煤炭、电力、石油这三个工业部。

周总理跟彭老总商量后,决定得让部队里能干的人去帮一把新搞的石油工业。这么一来,李聚奎就被选上当了石油部的头儿,周文龙做了二把手。到了那年6月份,总干部部副部长赖传珠找周文龙聊了聊,跟他说:“你的军衔已经定好了,是中将。不过呢,因为你现在要转到地方去工作,所以9月份授衔的时候就不给你挂了。希望你能高高兴兴地去干新的差事。”

离大授衔只剩三个月了,这对军人而言,简直是至高无上的荣耀。可偏偏这时候,周文龙被调离了部队,也因此错过了授衔,心里头别提有多遗憾了。但他啥也没说,把工作交接清楚后,立马就去新岗位报到了。周文龙一去石油部副部长那儿,中将的位置就空了出来,这下子该让谁来补上,可真让人头疼。有好几位少将都有资格升中将,比如解方、段苏权和袁也烈,他们都是准兵团级的干部,完全有资格递补。

说到评选资格,解方因为没在红军时期待过,所以被排除了。段苏权呢,红军时候因为受伤,有三年没跟队伍在一起。袁也烈更惨,红军时期被抓进监狱好几年。这么一来,他们三个都没戏了。就在这时,军委副主席陈毅给罗荣桓介绍了一个“病号”,说这人当中将替补最合适。那这个被陈老总看好的是谁呢?他就是梁从学。梁从学是安徽刘安那边的人,1928年就加入了红军,一开始跟着四方面军在鄂豫皖根据地跟敌人干架。后来四方面军主力走了,他就跟着徐海东继续在大别山跟敌人周旋。

之后,红25军也踏上了长征的路。那时候,红74师的师长梁从学正好在医院养伤,就没跟上队伍,而是留在了大别山,跟着高敬亭一起坚守。等抗日战争全面打响,梁从学伤好了,就加入了新四军,先后当过第2师第4旅的旅长和副师长。那时候,2师里还有两位旅长,分别是成钧和谭希林。抗战一结束,梁从学又投身到解放战争中,做过淮南军区的副司令,还当过皖北军区的司令员。

打仗那会儿,梁从学前后一共受了13次伤。新中国建立以后,他身体里还留着些弹片没取出来,因为这,他被评上了二等甲级伤残。因为身体不好,梁从学1950年就开始养病了,所以原本授军衔的时候,他并不在名单上。后来周文龙去当石油部副部长了,中将的位置就空出来一个,这时候陈毅想到了梁从学。想当年在红军时期,他一直坚守在大别山,吃了不少苦,立了大功,还做过师长呢,这个职位完全够格当个中将。

新四军那会儿,他当过旅长和副师长,那时候第2师里还有两个旅长,一个叫成钧,一个叫谭希林,他俩后来授衔都是中将。梁从学的官职比他俩还高点,所以给他授中将也是理所当然。虽说新中国成立后他身体不太好,老生病,但考虑到他以前为革命立下的大功,让他补上周文龙空出来的那个中将位置最合适。结果梁从学真的被授了中将军衔,还得了三枚特别珍贵的一级勋章。